星期四, 八月 31, 2006

书稿:箴言(06) 2:1-22

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诗一一九6
智慧的柱子3 ∶二章1-22

要努力的追寻智慧

1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

存記我的命令,

2 側耳聽智慧,

專心求聰明,

3 呼求明哲,

揚聲求聰明,

4 尋找它,如尋找銀子,

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

追寻的结果1∶神赐智慧

5 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

得以認識上帝。

6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

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7 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

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

8 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

護庇虔敬人的道。

追寻的结果2∶明白智慧

9 你也必明白仁義、公平、

正直、一切的善道。

10 智慧必入你心;

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

11 謀略必護衛你;

聰明必保守你,

智慧的功效1∶脱离恶道

12 要救你脫離惡道〔惡道或作惡人的道〕,

脫離說乖謬話的人。

13 那等人捨棄正直的路,

行走黑暗的道,

14 歡喜作惡,

喜愛惡人的乖僻,

15 在他們的道中彎曲,

在他們的路上偏僻。

智慧的功效2∶脱离邪淫

16 智慧要救你脫離淫婦,

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

17 她離棄幼年的配偶,

忘了上帝的盟約。

18 她的家陷入死地;

她的路偏向陰間。

19 凡到她那裡去的,不得轉回,

也得不着生命的路。

总结的应许

20 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

守義人的路。

21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

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22 惟有惡人必然剪除;

奸詐的,必然拔出。

A. 二章1-11

经文解读

在箴言第一至九章里,第二章经文结构最为明显∶可分为上下两半,各占11节和各细分作3段。上半章的3段的头一个字(159)都以希伯来文第一个字母(א)开始,而下半章的3段的第一个字(121620)则用第十二个字母(ל)开始。这种文字的技巧固然无法在翻译中表达出来,但却是掌握整章结构的要诀。

第二章的主旨是讲一个人进入这混混世界之前,应该先有最基本又重要的定位、态度和方向——寻求上帝的智慧。惟有得着智慧的人,才能成为正直的人,而惟有正直的人,才能久居应许之地。

上半章(1-11),父亲劝导孩子要努力的、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智慧(1-4),并指出追求智慧的两个积极的结果∶蒙上帝赐智慧(5-8)和蒙上帝改变成为正直的人(9-11)

3.1 要热情地追寻智慧(二1-4

追寻智慧时必须付出努力,此段父亲用一连串的词汇来表达∶你要「侧耳」、「专心」(2)、「呼求」、「扬声」(3)、「寻找如寻找银子」、「搜求如搜求珍宝」(4)般的去追寻智慧。

「专心」(2),吕振中译本作「倾心」,译文很贴近原文的味道,充满爱的感情。原来,要得着智慧,就要以渴慕的心,专一的态度,小心地聆听,努力地寻求。

父亲热情的邀请孩子要「侧耳」和「专心」的追求智慧后,竟然给自己的话语激动起来,接下来第3节他不禁脱口说,「是的(),」(现中)然后又说,「你若(’im)呼求聪明,扬声求明哲,」(吕本)。要得着智慧,热切的盼望是多么的重要!可惜此段和合本的翻译过于工整,表达不出原文浓郁的热情。

3.2 追寻的结果1∶神赐智慧(二5-8

父亲劝诫孩子要热情,努力、主动、深刻、迫切、坚决的追寻智慧之后,第二段(5-8)就指出,若真能这样行,其结果是∶蒙耶和华赐智慧。为什么努力的追寻,就必得着?原因是上帝是智慧唯一的源头(5-6),他以行动确保我们可以得着智慧(7-8)

父亲肯定的指出,人若努力地寻求上帝,他必会「敬畏耶和华」和「认识上帝」(5)。父亲的教导符合了旧约先知的一贯信息。“认识上帝”是先知何西亚和以赛亚的信息极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说,何西亚先知告诉以色列民,上帝对他们的责备是「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上帝。」(何四1) 在以赛亚书上帝责备说,「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3b)「所以,我的百姓因无知就被虏去。」(13a)

「耶和华赐人智慧」(6a),原来智慧不是人努力的结果,智慧是上帝的赐予。人追求智慧一定有结果,但是努力不是产生智慧的原因,努力只是领受智慧的媒介,上帝才是智慧的源头——「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6b)

7节的「真智慧」是指“实践的能力”(practical ability),吕振中译本作「谋略的效果」,全句的意思是,上帝帮助正直的人有能力实践。不单这样,上帝也保护他们,作他们的盾牌(7b),保守他们的道路(8)

经文称寻求智慧的人为「敬虔人」(8),此词出现于箴言中仅有的一次,它的意义是指那些忠心于上帝,无论经历任何困难仍然忠贞的人(现代中文译本作「对他忠诚的人」)

3.3 追寻的结果2∶明白智慧(二9-11

第三段讲述热情和努力的去寻求智慧的第二个结果∶追寻智慧的人将明白智慧,并蒙上帝赐他正直的行为和操守,还有继续不断追求知识的心志,「谋略」和「聪明」将成为他生命的护卫。

热切的寻求智慧能叫我们「敬畏耶和华」和「认识上帝」(5),也能叫我们「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9)。作父亲的坚信只要有了智慧,就会使到一个人成为上帝忠心的跟随者。在旧约中,上帝对人的要求可以总结为「仁义、公平」,这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对待的行为。「正直」在旧约常常是指合理的决定,而在箴言里(例如,八6;二十三16)则指实话实说,或者是仗义发言。

「明白」(9),不仅是了解、或知道(现中)而已,更是指一种辨别(当代,discern)良善的能力,如此说来,义人就在上帝的道路上行走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智慧要叫他以品尝知识的美味为喜乐(10,见现中)10节的「灵」原文作“喉咙”、“颚”、“味觉”,意译亦可作“感受”。实践智慧不是酸溜溜、苦涩涩的,她的滋味可是美好的,令人神往,继续不断的追求,完全是个良性的循环。

有智慧的人当然不会免除试探和敌人的攻击(12-19),但「谋略」和「聪明」(或「远见」和「悟性」,见现中)要保护他。换句话说,有智慧的人不只是终日战战惊惊、审慎保守度日,恐怕会不小心失足,他更是因为对世事的透视、分辨,可以预测(weather forecast)前面的危机,因此很有策略和机警的勇往直前。

现代意义

a. 热情加上努力

智慧从来都不是不劳而获的,也不会强加在人身上。人的生命需要生命,人就必须选择智慧,而不只是选择且是要有热切得着的盼望,惟有这样才能为这个选择付出辛劳的代价。

热忱是我们应有的品质。有了清晰的目标(智慧),加上热忱是获得成功的最佳保证。热忱叫我们不害怕困难,不畏惧山高水远,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

然而,一个人饿了,并不能确保他一定可以得到食物,他可能饿死在大西洋中的一条木筏上。同样的,我们并不能因为对智慧有所渴望,我们便能够享受到它。

箴言讲的是先有正确的目标(智慧),之后加上对上帝切切的渴慕。这种对上帝的渴慕,不如称它为“对神的饥渴”,它实在是对上帝的爱最真情的表现。圣经用世人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说明,「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钱人人都爱,有人用上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圣经认为,若能用这种精神来追求智慧,就大吉大利。

只是,热切的追寻智慧,不仅是一种的情绪,更是一种的纪律。兴趣是推动我们的开始的力量,但专注的态度和坚毅的做下去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做事若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恐怕一事无成。不要再用种种的借口欺骗自己,若人以为不付代价,不用努力,智慧可以从天上掉下来,懒散度日,浑沌蒙骗,却希望能够很好的活在这世界之中,他真是无知加上大胆。

若是要从教会历史种选出10个最勤劳、最努力追求上进的人,大概你不会忘记18世纪的布道家卫斯理约翰。

根据教会历史学家的估计,他一生出版过的作品,不下371本,他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写信人,现已发现的信件竟超过2600封之多。他从35岁开始,往后53年中走遍英伦三岛,布道、组织会社、牧养。据推算,他平均每星期讲道多达18次,工作量不能不说是非常惊人。

虽然他比所有的人都忙碌,但他却是无时无刻都在读书的人。他也坚持传道人一定要读书,且是必须恒心地保持这个习惯。他说∶「你每天起码要有5小时的阅读。」

有一次,一个传道人反驳他说∶「但我没有兴趣读书呀!」卫斯理很生气地回答∶「那么就培养兴趣来,不然就滚回去你的商场做生意去!」

除了要求传道人读书之外,他对会友也一样地严格∶「假如卫理公会的会友不肯读书,只要这一代过去,恩典的工作就要凋零了。」

我建议你今天就选一本好书来读(若不知道有什么好书,可以请教你的传道人,或是翻阅优质杂志,通常有高水平的书评)。开始的时候,重要是选你有浓厚兴趣的书,这样比较容易建立好习惯。每天至少要读10(3000字左右),持之以恒,渐渐你会发现一天没有读书,就浑身不舒服,你就成功了。

南方朔有「民间学者」之称,他爱读书,被称为「帮台湾人读书」的「阅读大师」。在讲座会里,他不断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扩张阅读范畴。他认为,书(阅读)是一切观念的起源,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只有读书的人才会去想根本问题,眼界也会被扩阔。他为近代阅读文化的快速衰退而感悲哀,为年轻一代不爱读书而叹气∶「一个调查显示,十八至二十四岁的孩子不读书的比率超越了所有年龄层,这些孩子离开学校后就不读书,甚至不读课本以外的书。」他语重心长地强调∶「阅读是维系固有的记忆、最大创造力的动力啊!」他认为,科技的发达占用了孩子们许多时间,他们每天都忙著「打手机」、……

对于年轻人只爱接触电影、动画及漫画等资讯,他觉得是不够的∶「阅读还是很重要,不读书的人接受资讯的容量比较小,分析能力也会弱一点,比较容易受骗。」南方朔对于人们受骗特别紧张,对爱玩弄语言的人更特别厌恶。他为当代人对语言的不敏感而感焦虑,「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只能多阅读,让良知去判断去分辨」。

讲座会除了意在推广阅读,也鼓励读者透过阅读对身边的事物作出反思。南方朔认为,阅读是开阔个人世界观的关键,能使人对身边的事物有所新的认识。

--亚洲周刊200587


b. 有神的保证所以要努力

谁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牛也很努力,不过它一生除了耕地之外,就是成为人类桌面的佳肴。同样的,人可能很努力但没有人可以保证他一定成功。虽然人一厢情愿的想所以然,也喜欢宣称“勤有功”的理念,但努力和成功之间仍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事实是很多努力的人一生以失败告终。

有些孩子想得到优异的成绩、受人赞赏,他们很努力地读书,只是派成绩单的那天,仍然叫他们和父母深深的失望。是不是他们不够用功?不见得。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其实原因有一大萝∶可以是生理有问题(如视力有毛病)、心理有障碍(家长给太多压力)、教育制度不适合(亚洲学校都是填鸭式)、学习方法不对(读死书),不一而足。要帮助孩子,就要花时间找出成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就是说,我们要在努力和成功之间再加上其他的因素,两者才能真正被连接起来。

杨牧师的孩子天生聪慧,从两岁开始就会玩为六至八岁设计的积木游戏,家庭医生给他做智商测验,成绩是比常人高。

他为了在中国人当中工作,拒绝了剑桥大学的教职,举家回去香港发展。理所当然的,孩子就香港念小学和中学。只是,孩子不能适应那种缺乏空间和创意的教育方式,读书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诚惶诚恐的准备大学入学考试,虽然竭尽所能,但成绩依然进不了当地大学。

杨牧师不但没有责骂孩子,反而给孩子诸多的鼓励和安慰,并且积极的把他送到美国去念大学。朋友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杰出的人,失败的只是香港教育制度,不是他的孩子。

数年前,杨牧师夫妇俩来吉隆坡,大家谈起此事,他们很兴奋,带点作父母亲的骄傲,说,「我们的儿子以特优成绩念完第一个学位后,现在正念第二个学位。」

你爱你的孩子吗?你若爱你的孩子,就要相信你的孩子有一天要比你更出息。正如耶稣相信他的门徒将要做更大的事∶「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约十四12)

除去你的偏见,不好老是认为他们是不肯用功,贪慕虚荣,好吃懒做的,永远比不上你那么勤奋聪明。要帮助你的孩子,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必要的时候多加一把助力,好像箴言里的这位父亲,叫孩子努力付出的艰幸能有开花结果的一天。

箴言肯定努力和热切追求智慧的,必定会得到智慧,不是因为努力有创造智慧的能力,唯一的原因乃是创造智慧的上帝定意要将智慧赐给这样的人。既然有这样的应许和保证,世人就没有借口不努力去追求智慧,作父母的也没有理由轻视自己的孩子。

c. 正直人最喜乐

正直的人最喜乐?乍听之下,这教训实在有点奇怪,好像与我们大多数人的经验不相符。谨守上帝的诫命,当然是要行动的,只是若说遵行起来,让人甘之如饴,快乐无比,实在令人费解。

平常要遵守上帝的诫命已经是不容易,若遇上什么特别的情况,要压制自己的欲望,牢牢守住命令,简直是难上加难。比如说,一个饥肠辘辘有身无分文的人,走进一家面包店,尽是热腾腾、香喷喷的面包,恰巧店中无人看管。这个人可能会强压着饥饿,禁止自己偷窃,只是,从他的感受来说,很难说得上甘甜和快乐的。

然而,我们要注意,这个人的感受没有就此停止,他虽然得不着欲望所盼望的东西,但因为他遵守了上帝的诫命,并非出于奴性的惧怕,乃是自愿努力做成的,他对上帝的诫命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窥见其中的奥秘之美,心中不禁涌出赞叹。这种的体认,并非是矫揉造作,而是惊识诫命之美所发出的言语。

人从遵守诫命所感受到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喜乐,就像一个人因抄近路而误入泥泞,经过几番挣扎,终于又踏回石坂路的那种喜乐(C. S. Lewis)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鄙视真理的社会,周围的人不断向我们推荐各种的「旁门左道」。基督徒往往受不了试探,转而跟随恶人的道。可是,行在罪恶之中的人都心里有数,罪恶的生活是多么的可怕,多么痛苦。

但你今天若能回头检视上帝的诫命,下定决心遵守,只要你做一次,就像被关在地窖多年后,出来的时候呼吸到的第一口新鲜空气,这个甜美的经验,将成为你珍惜自由的动力。

问题讨论

1. 什么人能得着智慧呢?寻找智慧当持有什么态度?

2. 成为正直人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 什么是你生命最大的目标?你追求的是什么?

B. 二章12-22

经文解读

下半章与上半章一样分为3段。首两段是说明得着智慧之后的两个消极的结果∶第一,要救我们脱离恶人的道(12-15);其次,要救我们就我们脱离情欲的诱惑(16-19)。最后一段(20-22)是全章的总结劝告。

3.4 智慧的功效1∶脱离恶道(二12-15

经文指出,当人拥有智慧和成为正直的人之后,上帝应许他脱离恶人的道,并且不会随波逐流。请注意,父亲形容邪恶的人所用的强烈字眼「乖谬」、「黑暗」、「乖僻」、「弯曲」、「偏僻」。

与上一段(9-11)放在一齐读,父亲其实用一连串的比较来说明恶人的本质∶上帝的话语是智慧,恶人的话语是乖谬(歪曲、变态的意思);上帝的道是光明,恶人的道是黑暗;上帝喜欢仁义、公平,恶人喜欢乖僻、弯曲。

所谓「恶人的道」(12),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达到罪恶的目的,他们以恶为善,称非为是,颠倒真理,歪曲事实。

3.5 智慧的功效2∶脱离邪淫(二16-19

第二段经文指出拥有智慧之后的第二个好处是,人可以脱离邪淫的诱惑,看清楚情欲的真相。「淫妇」(16),原文可作「陌生妇人」(吕本),不仅是指不认识的外人,其实是说正当婚姻关系圈之外的人,或是离弃了婚姻盟约的人(17)。因此译为「淫妇」是适当的。父亲说,淫妇是引入死亡的道路。原来人之所以会陷入性的罪恶中,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而他们没有智慧是因为他们不肯寻求智慧。然而,竭力追寻而得着智慧的人,就得以豁免陷入此等灭亡的歧途。

淫妇有一特点就是「油嘴滑舌」(16b),她口似蜜钵,讲的都是油光锃亮的词儿,说的好听,实际骗人。但不要以为她好像是“媒婆”,只要说合亲事,随口胡言。她可是那种可恶的妇人,17节说她主动的离开丈夫,废弃婚姻的契约,在外边乱搞性关系。「幼年的配偶」即是指她的丈夫。「上帝的盟约」,在玛拉基书二章14节则解作“上帝所见证的婚约”。所以17节上下两句有相同的意思。

父亲严厉的警告儿子,情欲、乱搞性关系、淫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8-19)。这就是罪的真相∶「死地」、「阴间」、「不得转回」、「得不着生命的路」。「不得转回」,在古巴比伦文学等同是“死人之地”(country of the dead)。基本上,四个词句的意义是相同的,都包涵“死”。

3.6 总结的应许(二20-22

此段是全章的结论,由三对的平行句组成,第一句又回到智慧的积极的保护方面,最后两句以应许之地,作为正直人和恶人的命运的对照∶「正直人得以久居应许之地」对比「恶人从应许之地被剪除」。和合本把22节的「地」给忽略了,所以不容易读出来。吕振中译本把2122节原文的平行对照句就表达得比较清楚∶

因为正直人必久居于应许之地,

纯全人必存留于其上;

唯独恶人总会从应许之地被剪除;

背信的必从其上被扯走。

现代意义

a. 远离恶人的道

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肯定见过各种恶人的道,黑白颠倒、以非为是,似乎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经常听见某政治人物是说谎高手,某政府官员专权跋扈又贪污渎职,某卖座巨星乱搞男女关系、某畅销书作者虐待太太。这些人很聪明地使所做的邪恶的事,听起来和看起来读仿佛是正当的事,或者是与外人无关的私事一般。

然而,我们的社会对这些人的恶行通常是无动于衷,没有人会因他们的恶行而拒绝与他们打交道。相反的,大家对他们仍是客气万分,礼待有加,甚至曲意逢迎,惟恐后人。那些不择手段地鼓吹淫乱和败坏价值的报章杂志,销量不断上升。乱搞男女关系的歌星,CD仍然卖得满堂红。那害国害民的政治“野兽”(political animal),只求赢得选举和官职,奸诈仇恨谎言金钱等等不法手段,无所不用,他们却得到民众疯狂的拥戴。

更令人哀叹的是,在这世界活久了,耳濡目染,基督徒也开始羡慕恶人的风光,逐渐的就受恶人的影响,随波逐流,学起他们的样子,为非作歹,无法无天。

人很容易出于好奇和虚荣,总喜欢攀结社会名流或重要人物,就算这些人是道德十分败坏的,仿佛握一握对方的手,自己脸上就有光芒。箴言要我们脱离恶人的道,不仅不做恶事,也不与恶人同流合污。这不能说是自命清高,对于那些明显又执迷不悟的罪,我们有责任谴责,与它划清界限。基督徒最好避免与仗势欺人、淫乱残暴、心术不正、颠倒是非的人交往,即使他们是有头有面、有钱有势的人物。记得,作为基督徒,有些地方是我们不应该去的,有些钱是我们不应该赚的,有些朋友是我们不应该交的,有些话是我们不应该讲的。

作为基督徒,我们有责任抗衡黑白颠倒的文化。对于那些乱搞男女关系的歌星,我们应该拒绝购买他们的CD。下次大选,选票不要再投给那些胡搞乱吹、道德败坏的议员。那些以色情照片和文章来招徕读者的报章和杂志,不要支持它们,不购买,也不给它们广告。

b. 不再避忌性爱课题

传统上,教会对性课题是保守的,甚至在开放社会如美国,牧师很少公开谈论性课题或是性的试探。根据美国福音派杂志“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2004年的调查,每年有提及性课题的,超过两次的,只有区区28%。在相同的调查,约有一半的信徒(46%)表示,希望教会能更频密的教导这方面的课题。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性爱放纵的文化中,教会其实有莫大机会坦诚地教导,从信仰的角度告诉信徒种种涉及性的课题,好叫信徒可以在潮流的冲击下仍然有效地生活。请不要忘记,性爱的发明者是上帝。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为世人立下一个健康的性的好榜样。

但很不幸的,非信徒常常把教会视为性爱杀手。而许多信徒只跟随社会的大潮流走,而不理会教会对性课题的立场。美国的调查发现,在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的行为,信徒和非信徒的比例实际上相差无几。糟糕的是,不少人因为觉得教会对性课题虚伪而决定离开,特别是传道人讲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我自己就亲眼见证一间教会,主任牧师的婚外情被揭发后,会友人数从600多人剧跌至300人以下,教会元气大伤,经过45年才恢复过来。

今天,若有人要寻求性的真意义,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求助于教会。这是十分不幸的,但我们不能否认教会在过去两千年来,一直在性课题的教导上有严重的偏差。基本上,西方教会把性视为需要致力压制的洪水猛兽,而不是值得欢庆、来自上帝的恩赐。教父奥古斯丁宣称,原罪是透过性行为传递给下一代,任何的性行为都是罪,唯一例外的是,为生育而进行的性行为。他甚至对上帝创造性而感到遗憾,可见他对性极为反感。另一位教父耶若米(Jerome)的教导更偏激,他说,任何丈夫若爱妻子过于热情,他实际上成为了犯奸淫者。教父时代之后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教会定下重重教谕,恶劣的限制信徒的性生活。星期四不可有性行为,因为这是耶稣被人拘捕的日子;星期五不可有性行为,这天是纪念耶稣的死;星期六,不可有性行为,为要纪念童贞女玛利亚;星期日是圣日,所以不可有性行为;其他不适有性行为,包括复活节,圣诞节和五旬节等前四十天禁食的日子,还加上各种的节期,使徒纪念日,和妇女来经不洁的日子。根据某教会历史家计算,到最后,夫妻被允许有性行为的日子,一年只剩下约44天。

18-19世纪,当世俗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时,教会作为性道德的守门人,毫无招架之力,因为社会大众厌倦教会扭曲又落后的教导,不再以它作为生活准则。老实说,我们失败的原因,不是世俗主义对性有更高超、更符合健康人性的洞见,而是教会的性观太过偏离圣经,太过扭曲人性,太过压制婚姻的自由。现代西方社会的性放纵堕落,是以新的扭曲来对抗旧的扭曲,这确实是非常不正常的行为,但是教会在过去和现在都不能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可行又正确的性行为指导,对于目前的情况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会不能一味的以否认和鄙视的态度来对待性的课题,性堕落的救赎实有赖教会从过去的错误中悔改,重建一个忠于福音神学的性伦理和婚姻神学。不过,在教导别人之前,教会需要先教导自己,正视性关系价值及目的,在信徒群体中重新宣扬圣经对性课题的积极态度。

问题讨论

1. 智慧人的生活有什么表现?他有什么取舍呢?

2. 我们要怎样遵守「不可奸淫」的命令?

3. 如何在教会推行正确的基督教性教育?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