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八月 31, 2006

书稿:箴言(10) 7:23~9:18

求你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诗十六11

智慧的柱子7∶七章24节~九章18

第七章

不要过分自信

1 众子阿,现在要听从我,

留心听我口中的话。

2 你的心不可偏向淫妇的道,

不要入她的迷途。

3 因为被她伤害仆倒的不少;

被她杀戳的而且甚多。

4 的家是在阴间之路,

下到死亡之宫。

第八章

智慧极美和正直

1 智慧岂不呼叫

聪明岂不发声?

2 在道旁高处的顶上,

在十字路口站立,

3 在城门旁,在城门口,

在城门洞,大声说∶

4 众人哪,我呼叫你们

我向世人发声。

5 说∶愚昧人哪,你们要会悟灵明;

愚昧人哪,你们当心里明白。

6 你们当听,因我要说极美的话;

我张嘴要论正直的事。

7 我的口要发出真理

我的嘴憎恶邪恶。

8 我口中的言语都是公义,

并无弯曲乖僻。

9 有聪明的以为明显,

得知识的,以为正直。

10 你们当受我的教训,不受白银;

宁得知识,胜过黄金。

11 因为智慧比珍珠(或作红宝石)更美

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

全心追求才能得智慧

12 我—智慧以灵明为居所,

又寻得知识和谋略。

13 敬畏耶和华在乎恨恶邪恶;

那骄傲、狂妄,并恶道,

以及乖谬的口,都为我所恨恶。

14 我有谋略和真知识

我乃聪明。我有能力。

15 帝王藉我坐国位

君王藉我定公平。

16 王子和首领,

世上一切的审判官,都是藉我掌权。

17 爱我的,我也爱他

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

18 丰富尊荣在我

恒久的财并公义也在我。

19 我的果实胜过黄金,强如精金;

我的出产超乎高银。

20 我在公义道上走,

在公平的路上中,

21 使爱我的承受货财,

并充满他们的府库。

智慧住在世人之间

22 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

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

23 从亘古,从太初,

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24 没有深渊,

没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25 大山未曾奠定,

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26 耶和华还没有创造大地和田野,

并世上的土质,我已生出。

27 他立高天,我在那里

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

28 上使穹苍坚硬,

下使渊源稳固,

29 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

立定大地的根基。

30 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

日日为他所喜爱,

常常在他面前踊跃,

31 踊跃在他为人豫备可住之地,

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离弃智慧的必死

32 众子阿,现在要听从我,

因为谨守我道的,便为有福。

33 要听教训就得智慧,

不可弃绝。

34 听从我,日日在我门口仰望、

在我门框旁边等候的,那人便为有福。

35 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

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

36 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

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

第九章

智慧的邀请

1 智慧建造房屋,

凿成七根柱子,

2 宰杀牲畜,

调和旨酒,

设摆筵席;

3 打发使女出去,

自己在城中至高处呼叫,

4 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

又对那无知的人说∶

5 你们来,吃我的饼,

喝我调和的酒。

6 你们愚蒙人,要舍弃愚蒙,

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

智慧与亵慢的对照

7 指斥亵慢人的,必受辱骂;

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

8 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

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

9 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

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

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11 你藉着我,日子必增多,

年岁也必加添。

12 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

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

愚昧的邀请

13 愚昧的妇人喧囔

她是愚蒙,一无所知。

14 坐在自己的家门口,

坐在城中高处的座位上,

15 呼叫过路的,

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16 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

又对那无知的人说∶

17 偷来的水是甜的,

暗吃的饼是好的。

18 人却不知有阴魂在她那里;

她的客在阴间的深处。

A. 七章24-27

经文解读

7.1 不要过分自信(七24-27

从内容而言,24-27节是第七章劝戒淫乱的总结,但是,就希伯来圣经的编排,此段是第七根智慧柱子的首段。这样的编排不但没有影响与下文的连贯,反而叫我们可以将淫乱和智慧做一个明确的比较。

与五章7节一样,本段再次以「众子啊,现在要听从我」作为开场白,生动的反映父亲的恳切心情。「众子」,表示教训的对象已经不仅是自己一个儿子,还包括很多个其他年纪相若的年轻人。

父亲一而再的劝告,说,儿啊,你要听,当智慧发言之时,要专注留心(24)。聆听是重要的,若能聆听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失败和祸害。人不一定都必然陷入性的陷阱之中,只要你的心思意念不偏向淫乱的事,试探就不能捉住你(25)。但人的软弱是,首先喜欢淫乱的事,再者,更糟糕的是常常以为自己把持得住,自信心过大,所以就容易跌得眼肿额焦,甚至连命都赔上了。

26节的「而且甚多」,此句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指被淫妇杀戮的都是强人。思高中文译本作∶「因为她使许多人倒地身亡,连最强健的,都作了她的牺牲。」这里隐喻没有人对性的试探有免疫能力,也同时反映一个不幸的事实∶很多「强人」自以为意志坚强,自己的家庭婚姻幸福,不相信自己会像别人一般的软弱,但他们至终都一一的倒下。原来强人最大的软弱竟然是不晓得自己也是有软弱的。

现代意义

a. 虚荣心把人买给色欲

箴言提醒我们不要自信过于膨胀,不然的话,就很容易因为自义而跌倒。特别是男女关系,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要以为自己并不好色,加上婚姻生活美满,就相信把持得住,因而放松了戒心。

有一项惊人的事实是很多人忽略的∶很多陷入婚外情的男男女女,不是因为受到肉欲的试探,或是贪爱情欲之故。性试探让人难以抗拒,不仅因为肉欲的引诱,其中要命的是欲望混合了人的骄傲和虚荣心。

女人卖弄风情,勾引男人追求她,实际上可能不是要得到性行为的快感,她可能只是想试一试自己自己对男性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少。她们误以为性感就等于是有权力,可以任意摆布男人。在一个扭曲的文化中,人把女人魅力等同了性感,以为有了性感就有魅力。因此,女人穿着紧得不能呼吸的衣服,让可以凸出来多的部位尽量显露,以为皮肤多暴露一分,男人都为她痴狂的程度就多一份,这是十分愚蠢的想法和作法。

我不是建议女人脱下美丽的衣裳,扬弃一切打扮,就像文化革命时期,要求女人穿上一律的制服、不化妆、不做头发,在外貌上没有什么两样。这里讲的是,不要卖弄风情,或是利用性来迷惑他人。

同样的,男人不要这么愚昧的认定「到处留情」才算有「男子气概」。不要以为追不到女孩子就不是男人,而以为身边有愈多的异性就愈是「男人大丈夫」,这是非常「公猴」的想法。在动物世界里,猴子的社群是有一头公猴所领导,只有它有权与母猴交配,其他的公猴只能低头丧气远远蹲在一旁。我们不是“马骝公,我们是人,所以箴言劝我们不要这么愚蠢,语气是十分迫切。

问题讨论

1. 面对情欲的真相,教会如何打破禁忌,用爱心说诚实话呢?

2. 性是美好的,但错误的性是灾祸。有什么具体的方法确保性是祝福不是诅咒呢?

B. 八章1-36

经文解读

第八章承接前一章的思路,不断的呼唤人跟随智慧,并因而蒙福。1-11节智慧呼吁人跟随她,因为智慧极美和正直;12-21节论要全心全意地追求才能得着智慧;22-31节是旧约中一段著名的经文,把智慧等同创造者,并强调智慧不在天上,乃在人间;32-36节是一段比较长的结论,再次的呼吁人跟随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将第七章和第八章作个对比,就发现淫妇和智慧是两大极端。第七章形容淫妇是偷偷摸摸的行事,并且是以某个人为扑猎的对象,在后一章,智慧却是相反的,她在大庭广众之处公开的呼吁每个人来跟从。

7.2 智慧极美和正直(1-11)

经文指出,智慧在「道旁高处的顶上」,「十字路口」,「城门旁」,「城门口」,「城门洞」(2-3(古代城门口通道两旁设有大房,作战时埋伏兵士,平常则充作长老审案用)发言呼叫,这些提及的几个地方毫无例外都是人潮穿流不息,有如今天的地铁站大厅的出口或是购物商场。

智慧呼唤的对象,从来都不局限于少数精英,而是「众人」和「世人」(4)。智慧要落实在所有人身上,她从来都不是上层社会人士或精英分子的专用品。

若人愿意跟随智慧,结果是「以为明显」和「以为正直」(9)。意即如果跟从智慧,就认识你的道路,这是一条平坦康庄大道。理所当然的,拥有智慧的人,可以行事正直。

原因是,智慧有两个特征∶「极美和正直」(6)。「极美」的原意是「真实无伪」(现中),即是可以信赖。这种的美丽不仅是叫人的眼睛舒服,更是叫人的心田舒服。其二,智慧是「正直」,即是正如8节所说的,「没有歪曲、没有乖谬」(现中)。智慧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智慧说真话,不胡扯,绝对诚实可信(参7节)。

故此,智慧对每个人都极有其吸引力。智慧比财富更值得追求,比珠宝更美、更重要(10-11)。旧约智慧作品常出现类似的对比,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出现在约伯记二十八章15-19节,共用十三种的珍宝说明,它们的价值都不足与智慧比较。

7.3 全心追求才能得智慧(12-21)

12-21节的核心思想在17节,12-16节的对象是掌权者,18-21节的对象是一般的小民。

先讲17节。这里论及全心追求才能得到智慧。「爱我的,我也爱他」,不是讲一些“你爱我我就爱你式”的爱情,乃是借此比喻讲述追求智慧应有的态度,就如是男女之间坚韧不拔的爱,需要全心全意的去追求。换言之,追求智慧是没有季节性的,更不能时冷时热。人一定要把追求智慧当作是终身的事业,需要不间断的努力。追求智慧不是出于责任、感动、需要,乃是以「恳切」为动力,这样,你就必得着智慧。

1216节的对象是掌权者,智慧表明她是独力自主的权柄,掌管一切的政治势力。故此,所有在上者都是藉着智慧才能执行他们的职务。若不按智慧行,必露出他们的丑态。

1821节的对象则是一般的市民,论智慧和财富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当晓得旧约的神学中,智慧的奖赏一定是包括物资的丰盈,此乃犹太神学的特点。犹太人没有那种愚昧的一味谴责金钱的习惯。但是基督教态度就不同了,传统上,基督教强调十字架神学,把贫穷和恩典连结在一起,从一开始就对财富持比较严厉的态度。不幸的,我们因此造就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属灵的基督徒通常都是贫穷的。

虽然箴言明言,行智慧的人,必蒙上帝祝福,即是财富,但19节所讲论的,已经超越了金钱的定位。而事实上,有一种情况会出现∶当人行在智慧中,他不一定就会发达的,他很可能在物资上只是普通而已。最特别的乃是,真正行在智慧中的人,他其实不会介意自己在物资上是否富足,「黄金」和「高银」已经不能左右他的快乐,因为他的境界早已经超越这些世俗的标准。

7.4 智慧住在世人之间(22-31)

此段经文一开头,智慧就指出她先于世界而存在。「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22)。「有了我」是古老的语法,现代中文译本作「我就被造」是比较清楚。上帝的创造这词不一定是指物资和有形的创造,也可以用在藉着命令和呼召而存在(call forth to exist)的智慧。

智慧声言,「未有世界以前」(23-26)她就已经被创造和存在。「未有世界以前」,即是时间还未被创造以前,就等于是永恒。而任何的永恒即是上帝,除了与上帝同在的道,没有其他永恒的存在的可能。也就是说,智慧就是道成肉身之前的道。

智慧站在那里察看万物——深渊、泉源、大山、小山等等,惊叹上帝创造的无上奥妙∶「渊面的周围,画出圆圈」(27)。原来按希伯来人的宇宙观,大地之上有三重大圆顶,如同倒置的大碗∶第一重天即是我们所能看见的穹苍、蓝天白云;穹苍之上的是第二重天,就是大水;而第三重天就是我们惯常说的天堂,也是天使的居所。在这三重天之上,才是耶和华的居所。希伯来人透过三重天的宇宙观来表达上帝的超越性,第二重天已经是超越人的想象,故此住在三重天之上的上帝更是超越人的想象所能掌握的。

27节所讲就是指第二重天,这水的位置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这穹苍之上的大水,如今被画上界线,水被限制在应有的位置上。故此,「穹苍坚硬」和「渊源稳固」(28),「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29),此两节的意思就是上帝不再以大水来绝灭大地。换言之,这里描述的是一个有情的宇宙。

不仅如此,30节说宇宙是由智慧作「工师」,或作「工程师」(现中)。工程师者不是设计师,他的工作乃是按照设计蓝图建造,意思是,上帝用智慧来建造和管理整个宇宙,这个宇宙运作因此是有智慧和意义的。

但这位高高与上帝同在、超越时空的智慧却是「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31)。原来智慧欢喜来到我们世人当中,在这地上与我们一起生活。这正是智慧透过创造来点出为什么我们要听从他的原因,简单的说,我们听从智慧,乃是因为智慧对人有权柄和慈爱。

7.5 离弃智慧的必死(32-36)

121节告诉我们,智慧对所有的人都有益,包括在位掌权者和平民大众。2231节则论及智慧充满我们所存活的宇宙,到了3236节作者就为本章做了个结论∶若能持守智慧就能蒙福,反之,就是死亡。

这个结论有三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要接受智慧,不可弃绝(32-33)。既然有这样的劝戒,就等于是说,人是有可能且是会离弃智慧,离弃智慧,拥抱愚昧是现实生命最自然的行为(自然不等于是合理)。

其二,要得着智慧,就得努力寻找(34-35)。智慧不是随手可拈来的,乃是要去寻求的。至于用什么态度寻求呢?智慧自己说,「日日在我门口仰望、在我门框旁边等候」(34)。原来,古人非常尊重有智慧的人,并且渴望得着他们的指示和帮助。因此,民众常常驻守在智者的大门外,长时间的苦候,但愿能够见上一面,交谈几句,希望得到指示,解决生活上的疑难事。同样的,寻求智慧的人要有这种渴望和坚毅的态度,才能得着智慧。同时,也惟有这样,得着智慧后,才可能去谨守智慧。

最后一点是用反语说的∶得罪智慧的,就等于是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智慧的,就是喜爱死亡(36)。智慧如此说,不是恐胁人,乃是看尽人生后,诚实的说出生命不能否定的事实。虽然智慧看尽人的软弱失败,深知人的本性不爱智慧,反爱愚昧,按常理他应该是心灰意冷才对,但是,智慧没有因此而放弃劝戒人、呼吁人、教导人,原因是他喜欢住在我们世人当中(31),这是我们人何等大的恩典和盼望!

现代意义

a. 智慧活在人群中

这是个喜欢高抬自己的时代,以为把东西讲得愈玄、愈复杂就等同愈有内涵。老实说,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写的文章我们不太读得懂,不一定是我们低IQ。句子冗长,理念抽象,一个很不复杂的意思偏要绕个大圈,嵌进多个没有关系资料,故作高深状,是许多知识分子的通病。比如将圣经分析得不知所云,乍看繁富复杂,深不可测,似乎很有学术味道,折开来其实是故弄玄虚,与人无益。无怪乎美国前总统艾森豪讽刺的说∶「知识分子就是那些喜欢以超乎所需的言词来讲论超乎他们所知道的事的人。」(An intellectual is a man who takes more words than necessary to tell more than he knows.)

按旧约的传统,智慧就是要帮助人晓得如何生活,并且生活得好。用现代的话说,即是「活得有效率」(effective living)。智慧是要帮助我们有效率的去管理生活,造就一个愉快轻省的生命。箴言教导说,用高深复杂、兜兜转转来唬人,实在没有必要。

有时我们以为凡夫俗子不喜欢听取智慧,误会他们都是平庸鄙俗,随波逐流之辈。近年坊间流行的「生活智慧」类的书籍,很受群众欢迎,其实反映了人盼望把智慧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当智慧开始离开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告别特权,走进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去,人就会去拥抱她、爱她、跟随她。用简单的言语并不会减弱智慧的成分,就如耶稣用社会基层听得懂的言语宣道,上帝的道确实是传给了民众,而民众也热切的相信这道(约十七814)。

优秀的铅管匠远比蹩脚的哲学家值得尊敬。大家如果因装铅管工作卑微而轻视铅管匠的优秀手艺,因哲学高尚而容忍不入流的哲学,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称心的铅管工程,也不会有上佳的哲学理论。

John W.Gardner

b. 智慧是最好的美容

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上海等富裕的地方,有钱人多如牛毛,有钱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夸耀。卓越的经济成就,让这些人有能力穿上最昂贵的设计师时装,外表和衣饰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

只是,不要因为他们外表漂亮,就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口臭”,显出他们的脑袋只是一团发霉浆糊。你看看台湾香港那些二三线的女明显,好像一整天的生命都是等晚上去参加ball,打扮得好像彩鸟般让人拍照,口里说的尽都是是非,就知道没有智慧是多么令人厌烦。反之,当我们看见德兰修女,心里总是非常温馨。虽然她外貌不扬,矮小苍老,皱纹满脸满手,然而没有人比她更美丽。


人时常面对的一种试探就是用献媚的话以求别人恩宠,甚至愿意稍微曲解真理以迁就他人的论点。今天很多政治人物的总是遇事躲避、但求苟安、一切充耳不闻、不肯面对问题。马华公会署理总会长候选人陈祖排于2005年党选前接受《独立新闻在线》专访,畅谈他对政党办教育的看法。记者指他话题延伸到本地学术人员遭打压事件,他顾左右而言他,时而不了解内幕实情,时而自叹没有权力,叫记者问首相,又称有很多事情处理,不一定没一件事情都出来插一手。怪不得百姓最看不起的就是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员。做人要有是非感和正义感,如果没有,而走圆滑的路,想要左右逢源,肯定的结果是应了海南语俗话∶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定要用海南语念才够传神)。

你知道为什么德兰修女这么美丽吗?秘诀是每天清晨就起来祷告。她说∶「每天清晨,我们修女起来就晓得需要再次的祷告,虽然有时候在这样的一个时刻祷告实在不容易。祷告给予我们力量,支撑我们、帮助我们、叫我们有喜乐去完成所需要做成的事。」


c. 不用金钱来衡量自己的快乐

今天的人很多时候是用金钱的多寡来衡量自己的福与祸。圣经告诉我们,有一件事是比金钱更令人快乐,那就是行在智慧中。不要以为这是阿Q精神,其实箴言讲的是生命最写实的一面。

你想想看,如果有钱是快乐的条件,那什么叫有钱?在香港、台湾、上海、深圳这类拜金社会,到底有多少美金才叫做有钱?1万?5万?10万?50万?100万?500万?1000万?5000万?到底上帝要赐福到什么地步人才会觉得是活在富足中?

我们知道答案不在于数目字的多少,而在于一个人的心态。你现在拥有5万,你可能用5万元的心态觉得,只要有50万就快乐满足了。不过,等到你真的拥有50万时,你就会发誓说,只要拥有500万,你就会满足的住手。只是,到了500万的地步时,1000万就自然的成为你下一个目标。人总是拥有一块钱后,就要去追逐第二块钱,因为他以为拥有第二块钱是他的满足。他所不知道的是,等他赚到第二块钱,第二块钱就变成了第一块钱,他立刻就发现自己原来并不富足,需要继续去追逐下一个第二块钱,故此终日营营逐逐,周而复始,永无尽头。

一份国际研究报告指出:过去40年来,先进国家的人民,每年收入稳定成长,但是生活满意指数却逐年下降。原因何在?诺贝尔经济奖得主(2002)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提醒:「收入增加时,人的愿望同时提高。」

原来,人其实需要追求的是富足感(sense of richness)而不是金钱(riches)。人只要不缺衣缺食,千万要小心的学习掌握这种富足感,不要被贪婪驱逐你不停的去追求永远不能给予你真正满足的金钱。这就是箴言所讲的智慧这么宝贵的原因,没有智慧就不可能有真正富足感。有一次记者访问李嘉诚先生,问他,在他看来,财富是怎么一回事?他答∶「财富可以令人内心有安全感,但是超过某个金额之后,便没有太大意义。一个人所需要的安全感,未至于要这么大。」

最近一项调查印证金钱物资不是快乐的首要条件。亚洲周刊(200594)报道∶「世界价值民调机构」(World Values Survey)调查指出,在全球六十五个国家中,菲律宾人是亚洲国家最快乐的人民,他们「对于生活方式感到非常快乐」。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年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亚洲国家每十万人中,日本的男女自杀率平均是百分之二十四点三、新加坡是百分之九点二、中国大陸是百分之十三点九、香港是百分之十三点五,而菲律宾的自杀率则是亚洲最低,為百分之零点五。

该周刊分析,虽然菲律宾政治长年动荡,总统歌丽亚涉嫌选举舞弊引致五万人走上街头抗议﹔菲律宾经济发展滞后,成长率落后东南亚多国,然而,根源自马來族的热情,再揉合西班牙的天主教信仰及美国的西方自由思想,使得菲律宾人成为「世界价值民调机构」调查中最快乐的亚洲人,也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中自杀率最低的亚洲人。

菲律宾著名学者闵尼诺(Teodoro C. Benigno)曾指出,由於心中常有上帝,菲律宾人能在现实中的不幸与痛楚中升华。菲律宾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怕贫穷与生活中的困难﹖「将烦恼交给上帝」,在教堂祈祷,不论是许愿与忏悔,菲律宾人把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交给上帝,出了教堂他们可以再面对冷酷的人生。

菲律宾人体贴温顺,随遇而安,重视亲情、友情,容易与人建立关系。菲律宾国立大学教授黎良(Felipe de Leon)说﹕「菲律宾文化是基于『分享』的精神,这意味大部分菲律宾人认为『不能与其周围的人分离』」。不论喜怒哀乐都要与人分享,与人同欢同悲。

伦敦经济学院的李雅德(Richard Layard)认为:「关系圆满」比「收入多少」更影响人快不快乐。比如,一个婚姻关系稳定、在孤儿院当义工的男士,要比拼命工作、争取下一个升迁目标的离婚男士快乐和释然。我们不是说钱与快乐毫无关系,不过,少拼命赚钱,多与人建立关系,肯定会比你以前快乐、幸福些。

d. 有情的宇宙

我们有时难免怨命∶要是我聪明些,事业成功些,更有冲劲些;要是父母对我多关爱些。然而这样一来时间丧失了、精力丧失了、幸福丧失了。这种想法没有意义。

中国人千百年来总是哀声无奈的叹息,「我的命生得好苦!」若问,什么是命,很多人就答不上了。中国人所谓的“命”,其实是指宇宙中某种抽象的力量(impersonal force),同时是敌对人又超越人的力量。但箴言告诉我们,人生不是受制于无情、抽象的力量;人生是有意义、目标和价值的,因为宇宙是由智慧所掌管,所以此事是有保证的。

如果我们相信的宇宙是有智慧和有情的,那我们就不能摒弃这个世界,好像它已经是没有希望的一般。固然,我们对世界并不存着一种无知的乐观,因为十字架告诉我们,罪的势力是真实的,且是不容乐观的。但是,基督耶稣已经完成救赎,因此我们不必对世界怀有不必要的悲观。这世界原是上帝藉着智慧造成的,又是由智慧所管理的,这世界是属于上帝的,是上帝要完成自己计划的地方,是道乐意居住的地方,因此,虽然说一些环境和天生条件是不能改变,然而我们有绝对自由相机行事。让我们快乐的与上帝配合,成就上帝的计划,执行他的旨意,与他一同完成历史的目标。

住在都市很容易就感受到这个社会缺乏爱。过去在乡下那种邻里互助扶持的情景,如今难以见到。见到邻居,偶尔开口问一声你好,或者在拿钥匙开门时碰见对方,常常都是一阵尴尬静默,恨不得赶紧开门,躲回家里。无可否认,我们的社会生病了。在公共场所,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老人、残障人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都没有得到人的援手。但是,让我们不要只是叹息,下次如果你看见一位瞎眼的老伯不知怎样才可以过马路。不要心里觉得胆怯和不好意思,请试试鼓起勇气走过去帮助他,你将发现,你自己整日都会充满喜乐和兴奋。

e. 多一点上帝的粉丝

我发现很多信徒是很喜欢听圣经,也认同讲台的信息,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很多喜欢听道的信徒,一旦进入现实生活的圈子,就自然而然的把上帝的道给摒弃了。他们好像是依据完全另外一套的价值观,用自己的聪明、诡计、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来追求世界的目标。特别是2545岁的信徒,处于生命的黄金时期,在世界、市场最拼搏,总是感觉虽然上帝的话语很对,只是真的去落实却是太容易吃亏,但如果用一点手段,自己的方法比较容易见效,收获也大些。慢慢的,他们就走入了迷路,在死阴的幽谷兜兜转转。

看到这种现象,作为传道人有时感到很气馁。你可以很用心的去教导圣经,信徒也喜欢你的教导,只是不好的事、不恰当的行为照样发生,你会发现原来一切的努力是没有用的,人还是按自己的方法、手段和感受行事。有时不禁叹息,为什么谨守上帝的道会这么困难呢?为什么人会这么容易就离弃上帝的道呢?

按箴言的说法,原来人是不会因为听了上帝的道就会谨守。智慧是要去寻找的,不要以为化上几百块钱买一本真皮圣经,你就得到上帝的道。同样的,不要以为礼拜天翘起二郎腿,坐在冷气空调的礼堂,半醒半睡的状态下,听了一篇很受感动的讲章,就自然的有意愿和力量去谨守上帝的道。事实不会的。除非,我们听了道后,肯付代价,深刻地反省,化工夫去经历他、寻找他,才可能在紧要关头时谨守上帝的道。谨守的意思就是就算对方要夺取我一切的利益,对付我,甚至杀害我,我都不放弃上帝的道。

凡努力寻求智慧的人,圣经应许他必要得着。他虽然可能经过长期努力后,智慧的亮光可能如同惊鸿一瞥而过,但幸福和甜蜜的确据就会充满他的心灵。只要有这么一次的经历,从此没有人、没有事可以否决他这经历,他有了谨守上帝的道的力量。

台湾4大帅哥F4首次访问新加坡时,粉丝(歌迷)在抵达前两天就到机场守候,当F4出现时,多达400名的歌迷如蚂蚁沾到蜜糖那样甜在心头,现场更是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呼喊声,场面一时显得极为混乱,还好,主办单位一早已预见这个情况,因此特地安排20名工商保安警察到场维持秩序,并且还特地从F4出口的闸门到他们上车的地方,设立了特别的路障,以便隔开人潮。

消费媒体下的偶像崇拜,只是一种情绪上的消费,在惊声尖叫的高潮里,完成发泄。然而,我多么盼望信徒对上帝有如年轻歌迷般的狂热。因为人在崇拜中认同、学习上帝的道,被救赎和更新,因而具有生命上实在的意义。有时,华人基督徒似乎对兴奋的热情不习惯,喜欢以道貌岸然掩饰激情。所谓属灵的人,总是那么淡淡的,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缺乏箴言所讲的这种活泼奔放的感情,令人遗憾。

当然,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热心都是好的。倘若一个人的目标是自私自利的,以最大的热忱朝着目标进行,冲锋陷阵、钩心斗角,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就会把别人都陷于苦境,就如许多政治人物用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文革那疯狂年代的教训,仍然会叫人害怕任何疯狂的热情。但是,没有感觉,没有激情,没有异像,没有行动,岂不一样糟糕。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健康的生命是充满活力的,复活的主希望我们热心,他说,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启三19)。

问题讨论

1. 智慧必须落实在平凡人的群体中,你同意吗?为什么?

2. 为什么箴言强调,有智慧的人,必然执著于敬虔的生命和道德生活?



C.九章1-18

经文解读

本章的主题是互相比较智慧与愚昧的邀请,二者的呼喊表面是一样的,但最终是生死不同的结局。按内容可分为三段∶1-6节是智慧的邀请,7-12节将智慧人和亵慢人作出对照,13-18节是愚昧的邀请。

7.6 智慧的邀请(1-6)

1节指出智慧建造房屋,这房屋是有七根柱子。根据研究,这些柱子不用于支撑主要房屋架构,原来古代近东的豪宅中间设有花园或内院(central court or open court),这些是立在左右回廊的柱子,一般的豪宅至少有四根,更多的柱子意即是更大的内院。七根不仅表示智慧的房屋是更大的豪宅,并且是更完美的,因为七这个数字在近东文化意味完整。

智慧建造的房子是豪宅,因为有七根的柱子,它不但美丽更是稳妥的。它不是临时搭建草房,只满足眼前暂时的用途。智慧用很多时间和经验建造此房屋,为的是长久存在,给人作赖以抵御风雨的居所。

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这里描述智慧建造房屋,是承接八章34节的思路。智慧建造了新的房屋,大厦落成之日,大开筵席,广发请帖邀请人(2-5),因此人不必在门口张望,他大可直接进入。

2节经文描述智慧大开筵席,用丰富的食物和上等的美酒来吸引人赴宴。「旨酒」即是加上香料的酒。须知道在古代,香料是极其珍贵的,有如今天的上等燕窝鲍翅,只有君王、贵族和富豪才买得起,所以旨酒只在非常隆重的筵席用来招待上宾。

智慧开放自己的豪宅,准备了丰富的菜肴和最贵重的酒,就差派使女在人群中呼吁,邀请人来赴宴(3)。这也是古代近东好客的习惯。但智慧邀请的不是上等人或聪明人,此次豪门丰筵是专为「愚蒙人」和「无知的人」(4-6)而设的。

智慧这样做的目的是,叫他们得着智慧后,可以「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6)。「光明的路」原意是有洞见(insight)的路。就是说,只要人有智慧,他就会分辨哪些路是不能走的,是死路,哪些路是可行的,是活路,惟有有这种的分辨能力,「人才能存活」(原意指长寿)在这充满危险的世界。

7.7 智慧与亵慢的对照(7-12)

此段夹在第一段(1-6)和第三段(13-18)之间,虽然表面上看象是随意凑合的集本(collection),但内容其实与紧扣上下两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段论及智慧的邀请,呼吁人走光明的路。虽然智慧定意要人得智慧,但是,很多时候人却不仅回应智慧的邀请,且对智慧极其厌恶,7-12节这段就讲述人如何的攻击智慧,以致智慧任凭他陷入愚昧之中。接下来第三段(13-18)就指出,愚昧就会向这种人发出邀请,引诱他走向阴间的道路。

7节点出一件令人不安的事实∶当智慧向人发出劝戒、责备,想要引导人归向智慧,愚昧人憎恨智慧的责备,他一定会反驳,以为智慧在攻击他,对他没有好处。愚昧人这样的否决和反击智慧,智慧一定遭受羞辱,故此,智慧就停止发出劝戒,不再责备愚昧人,任凭对方继续自以为是的愚蒙下去(8a)。智慧的这种态度——如果我教你,你不要听,要自轻自贱,那就适随尊便,——o shi经历,从此没有人、没有事可以将长期努力后,智慧虽只其实在箴言随处可见,比如,十五章32节,二十九章1节等。只是上帝真正的心愿是希望人能够听他,无奈人选择拒绝他的道∶「无奈,我的民不听我的声音;以色列全不理我。我便任凭他们心里刚硬,随自己的计谋而行。甚愿我的民肯听从我,以色列肯行我的道,我便速速治服他们的仇敌,反手攻击他们的敌人。」(诗八十一11-14)

幸好,同样的劝戒和责备,对另一些人却是有正面功效的,他们就必因智慧的话语成为智慧的人(8b-9)。我们可以结论说,人对智慧不同的反应叫人成为了不同的人,消极反应的结果是作愚昧人,积极反应的结果是作智慧人。两种后果是迥然不同,却是这么清楚和直接的,这是我们必须紧记的事实。

10-11节讲述智慧人(man of understanding),即是那些对自己的真相有真实了解、有分辨能力的人,也就是那些能够领受智慧的人,他们就得着长寿的祝福。敬重上帝的,必得长寿——这是很典型的犹太神学。

有学者指12节「独自担当」的观念,有个人主义的味道。此话虽然不错,然而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犹太人的个人主义等同西方的个人主义,因为犹太人从来不认识西方那种只有自我而没有其他人的观念。犹太人与中国人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小团体来解读自己,任何的错误不只带给自己灾祸,也会使到身边的人身受其害。所谓「独自」即是自己和身边的小团体,例如家庭亲人。

7.8 愚昧人的邀请(13-18)

此段描述愚昧人——拒绝智慧的劝戒的人,其实就是无神的人。在箴言的传统,这不是说他不相信有神,古代没有所谓的“无神论者”,而是说他的态度把神当作是无能的,与他无关,对他无可奈何的。

请注意,虽然经文把愚昧的人比喻作淫妇,或妓女,但不可用大男人沙猪的口吻就此声称圣经把妇女看作是愚昧的。

经文对这淫妇有很生动的形容∶首先,经文指出愚昧人的特性∶她们是「愚蒙」、「喧嚷」、和「一无所知」(13)。「一无所知」翻译得与原文有点出入,希伯来文原是指「不知羞耻」(吕本),即是不认识自己所作所为是愚蠢的。

接下来,经文说她们的行为就是坐在家门口引诱过路的人(14-15)。什么职业的人才有这种的行径?对了,惟有妓女。在城镇我们都可以看见那些操淫业的女性,坐在楼梯口,或是屋门口招徕嫖客。

接下来,就说到这些人的心态,她们喜欢偷偷摸摸,享受在黑暗里的欢乐(17)。「暗吃」即是偷吃,有点象女佣在厨房里鬼鬼祟祟偷吃主人的好东西那种心态,不是没有得吃,或者吃不饱,乃是贪心又小家气的缘故。

18节不客气的指明,有这样的特性、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心态,愚昧人唯一等结局就是死亡和阴间。既然她们喜欢黑暗,阴间就属于她们。既然她们拒绝上帝,她们至终就处在没有上帝的环境中。她们得到她们所选择和应得的。

总结第九章,智慧讲的不是一种伦理上的理想和盼望,乃是真真实实的生命。智慧现在就将智慧和愚昧的邀请同时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不需要走完人生才晓得如何的正确选择,因为这将太迟了,青春已经不再。选择智慧的就得到生命,选择愚昧的唯一配得是死亡。现在就选择智慧吧!

现代意义

a. 珍惜传统的智慧

智慧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累积而成的,就如建造房屋是需要时间,和按部就班而成。故此,没有人可以完全只靠“自己”来建造智慧,我们需要从其他人身上,特别是前人身上吸收珍贵的智慧。从这点而说,普遍上很多华人教会的传统非常薄弱,对于基督教两千年来许许多多的传统的智慧完全没有接触,实在是十分可惜。有些信徒甚至把教会的一些传统视作是“麻烦”或是“落后”,根本不知道其中所包含的信仰意义和智慧,只见一是“旧东西”就如弃蔽屣,令人惋惜。

请不要误会,我不是建议说愈旧的东西愈有价值,甚至古董都不可以单单以历史的长短来决定其价值,更何况是智慧。比如说,一块有几亿年历史的史前小白鱼化石可能只值几百元,然而一把三百年历史的清朝古琴价值随时在万元以上,因为古琴包含的不只是历史,更是前人智慧的精华和文化,还有木头经过长时间的共鸣作用,达到了绝佳优美的音质。

然而,时间是有其积极作用的。比如,时间的长流可以把很多水平比较低的智慧淘汰了,就是说把很多皮毛的东西去除,剩下的都是最精彩的精髓。今天教会存留很多的智慧遗产是十分珍贵的,都是所谓蒸馏出来的经验和智慧。例如,教父们的传统和智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的智慧已经是“超时间性的”,即是其深度不受时间的限制,其广度是超越文化的限制。无论是在第四世纪,或是二十一世纪,无论是西方,或是东方社会,他们的智慧如同明灯一样,照亮人的心灵,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的生命说话。


经验不足是人生的本质。我们只出生一次,没有谁带着得自前生的经验投入生命。我们脱离孩童阶段时并不知道少年会怎样;我们结婚时并不知道婚后如何;甚至步入老年,对前景依然是一无所知。因此,人的世界可以说是经验不足的世界。

--Milan Kundera, The Act of the Novel


或者你从来没有读过基督教「古典」灵修书籍,但千万不要给「古典」这两个字给吓坏了。相信我,这类的书并不如想象般的难以理解,由于它们讲的都是生命中非常真实的体验和反思,只要你肯用心,十之八九你都能吸收当中令心灵颤动的精华。若读一次不明白,读它三遍,保证你一定有所得着。

作为起步,介绍两本好书给你考虑。第一本是十五世纪德国奥古斯丁派修道士的作品,曾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基督教文学作品”;第二本是近代德国圣徒潘霍华在希特勒的集中营所写的书简∶

1Thomas À Kempis, Of The Imitation Of Christ.

有好几个中译本,其中之一∶金碧士著,黄培永译,效法基督,(香港∶晨星书屋,1991)。

2Dietrich Bonhoeffer, Letters & Papers from Prison.

中译本∶潘霍华,狱中书简,(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4年八版)

b. 计划你的人生

人若没有分辨是非黑白、轻重缓急的能力,他就注定做个失败的人。而事实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能力,特别是青年人,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所以常常难以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因此,若要在这充满危险和试探的世界中活得长久,我们必须接受智慧的邀请,被智慧所教导,吸收智慧的精粹,以致我们有分辨的能力。

人生在世需要面对一个非常真实的问题∶到底我的选择是什么?是智慧吗?还是愚昧?不要欺骗自己,整天把属灵的陈腔滥调挂在嘴边∶我们要爱主,我们要事奉主,我们要追求属灵的福气…。“整日得个讲字”(粤语,即只说不做),是令人厌烦的虚伪。你若是真实爱主的话,你应该选择智慧,并且受教于智慧。

怎样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爱主?真的渴慕智慧?很简单,只要你审查两件事就明白了,绝无例外。问一问你自己∶“我的金钱投资在那里?我的时间用在那里?”如果你说,你渴慕追求属灵的长进,那么,你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在这些事上面?你如何计划你的年假?你如何使用你的花红?

某个安息日,有三个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由于身边带钱过多不方便,于是,大家商量好把各自所带的钱都埋藏在一个地方,然后都出去了。其中有个人乘别人不备,偷偷溜回来,把钱取走了。

第二天,大家发现钱被偷走了,知道一定是他们之中的某一个所为,但苦于没有证据,偷的人又不承认,便决定一起到所罗门王那里,请求他裁决谁偷了这些钱。

所罗门王听他们讲了事情的经过,一句话也没询问,却对他们说∶「我正好有道难题解不开,你们三个人都非常聪明,所以,请你们先帮我解了这道题,然后我再为你们裁决。」

问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姑娘,曾答应嫁给某青年,并订了婚约。可不久以后,姑娘却爱上另一个男子,便向未婚夫提出解除婚约的要求。姑娘甚至表示,只要同意解除婚约,她愿意付一笔赔偿金。但这个男子没有要她的赔偿金,就与她解除了婚约。

由于姑娘有很多钱,结果被一个老人诱拐了。后来,姑娘对老人说∶「以前那个男青年不要我赔偿金,就同意和我解除婚约。所以,你也应该像他一样对待我。」

于是,老人同意不拿钱便放她走了。

所罗门王讲完故事,问那三个人,姑娘、青年或老人,谁的行为最值得称赞?

第一个人说∶「那个男青年虽然不得已解除婚约,但他尊重姑娘的意识,不拿一点赔偿金,所以,最值得称赞。」

第二个人说∶「不,那个姑娘才是值得称赞的人。她有勇气,敢于向第一个青年提出解除婚约,和真正喜爱的人结婚。这一点很值得称赞。」

第三个人说∶「这个故事简直莫名其妙,我可弄不清楚。首先,那个老头既然为了钱才诱拐姑娘的,却又不拿钱就放她走了,简直不合情理。」

这时,所罗门王大喝一声∶「你就是偷钱的人!」

然后,他才解释道∶「他们两人对爱情、姑娘和订婚者之间所存在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紧张情绪等非常注意,可是你却只想到钱的事。你是罪犯,肯定不会错。」

我建议给你自己写一个清单吧,列出你过去一年的时间和金钱的分配。然后严肃的考虑如何重新的分配,不过,这次请以得着智慧为目标。

c. 学习听取责备

人人都爱被赞美,接受赞美是件很舒服的事。其实,上帝也喜欢赞美我们,当他完成人的创造就禁不住发出赞美,说,“好!”(创一31)可是,除了赞美之外,上帝也会给予人训诫和责备。这是必需的,因为我们是那么容易就行差踏错的人。

假若我们自以为是,自以为刚强,不肯接受别人的劝戒,我们就必召毁灭。就如大树虽然比小草刚强,但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折腰而断,小草却完好无恙。大树在大风面前表现得很挺直、不屈的,但是,很多大树内部已经是生虫、腐蚀,所以就会大风之下送命。

中国哲人老子称∶“勇于敢则杀,勇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死不认错和敢于认错,两者都是勇敢,只是结果一个是死亡,另一个却是存活。同样的,箴言认为,人是需要被责备,被改正的,才会成为通达的人。但如果人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缺点,他就很难改进,结果是一有什么风暴来临,他必然是第一个倒下的。

看见亵慢人和恶人的错误,我们会去责备,只是可惜的是,他们通常会反咬责备他们的人。若是我们已尽力,而对方仍然顽固不肯悔改,按箴言的教导,我们就不必再责备他们,不再勉强他们听取劝戒,可以任凭他们承担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恶果。这不是说我们轻易的放弃,乃是必须面对事实。

你是否发现身边的弟兄姐妹都爱批评你,甚至是责备你?因此你很恼火,你一直反驳对方,甚至恶言相向。最近,你发现没有人再说你什么了,无论你做什么,大家也沉默不语,似乎装着什么都看不见?

如果正如以上所言,最后的警告∶你应该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变成了愚昧人?!小心不要落到一个地步,别人已经不愿意为你再浪费一滴口水。

人需要反省自责,但是,过度的自责,不但于事无补,可能成为自我摧残。我们必需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操纵一切,因为我们只不过是人。刻意求全只会使到我们惶恐不安;人本来就不是全能的。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本身的能力有限,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曾设法行动,事情依然未见改进,而你却对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引咎自责,那你的愧疚就是毫无道理。

素兒想起母亲罹患结肠癌病危那一段日子,至今仍怀疑自己曾否尽了全力去帮助母亲。服侍母亲期间她一直思忖∶「也许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新治疗法。」她明了自己无法控制母亲的病势,内心的非理性思考却相反。「我出生以来每一件事母亲都帮我安排妥当,轮到她需要我了,我却救不了她,真是伤心。」像素儿这样的愧疚感是不健康的,多年来她一直无法纾解,形成沉重的压力。

d. 千万不要活得好像没有上帝

有一种人活得好像没有上帝般,他们什么都敢想,敢做,敢说。

一些人总是喜欢唱反调,找一些大家都公认是正确的,他就讲一番歪论来反对;或者公认应该反对的,他就大力支持以表自己的“前进”和“开放”。在我们亚洲知识分子中,这种愚昧人多得很。

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台湾大学的社会和心理学系的老师总是很落力的支持同性恋和性解放运动,常常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本来学术自由,学者当然有权力发表他们的意见。只是,他们(她们)不断的强调民主社会性爱要非道德化和多元化,大力挞伐婚姻制度,公然的出书和举行各种演讲会,鼓吹各种所谓“前卫”的性观念,其实不折不扣的抄袭6070年代西方性解放运动论调,把人家抛弃了的东西重新包装,没有经过反思和检讨,就当作是“学术新研究”来发表,是愚昧和懒惰的行为。

另外一种没有上帝的人,他们是以无聊作为上帝。

一次,我朋友邀请我与他一起跟一个商业上的老朋友吃饭。这局饭是他朋友请客,不谈生意,单纯是老朋友聚面,所以他朋友老婆孩子妻姨全家一起来。

朋友的朋友是马来西亚某挂牌公司的董事主席,原是名律师,后来弃法从商。虽然是超级富豪,不过人还是蛮随和的,衣着也简单,穿着普通的夹克,据说他天天上班也是如此。

他太太和妻姨,则典型的贵妇打扮,珠光宝气。两个女人讲话嗓门大得惊人,这还可以忍受,但最可怕的是,她们不断在讲话,东家长西家短,讲的都是无聊得很的芝麻绿豆,根本不值得费口舌的小事。她们一会儿批评餐馆的菜肴味道不好,一会儿嫌人太多太吵,一会儿又打骂那个五岁的小男孩不听话动来动去。两个女人彼此投诉,最近心情很闷,同病相怜,约定下个星期一起去巴黎shopping

我用眼角偷偷看朋友的朋友,惊讶他怎么能够忍受与这样愚昧的女人在一起生活。来吃这顿饭,我是后悔得不得了。只见他好像对眼前的事完全是漠然,只是专心的与我朋友专心的讨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为水供问题吵架的事。

然而,心中有上帝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一个心中充满爱和怜悯的人。

有一次在加拿大,德兰修女与诺贝尔得奖者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Jacques Monod)和范尼云(Jean Vanier)一同接受电视台访问。当时莫氏正指出,人类未来的命运是无可避免地受遗传因子影响的。德兰修女只埋首在祷告中。当节目主持人追问德兰修女的意见时,她只抬起头来说∶「我只相信神的爱和怜悯。」然后又埋首在祷告中,从而将问题的症结改变——将人类的未来交回给神的手中。这真是充满智慧的话语。

事事将神放在首位,说起来容易,也属灵得很,但是要真正做得到这点,除非我们愿意付出代价。事实是,爱就要付出代价。正如耶稣为显明他对我们的爱,所以死在十字架上。我建议你从一小步开始∶向你的公司请一两个星期的假,放下一切赚钱的机会,去服侍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服侍是我们向神表达爱的唯一途径。

问题讨论

1. 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阅历之前,我们如何判断和选择正确的道路?

2. 上帝赐给人自由选择,箴言不断敦促人选择光明的道路,你如何确保自己择善拒恶?

3. 「敬畏上帝乃知识之首」(一7)和「敬畏上帝乃智慧之始」(九10)。试讨论此两句的精髓信息是什么?有什么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