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四月 01, 2006

书稿:箴言(03) 诸论

诸论

箴言的书名

本书的书名取自希伯来文抄本的第一个字「箴言」(mashal)。习惯上,古代的书卷多没有书名,后人多以书卷的第一字作为书名。希伯来文的「箴言」,除了是精短及流传广泛的警句外,也是比喻、比较、讥刺的意思(例如,申二十八37,耶二十四9)。在几处的旧约经文,此词是指篇幅不短的言论(例如,伯二十七1,二十九1;民二十四3)。中文圣经译作箴言是取其「规诫」的意思,并符合其精简的警句文体。

箴言的作者

传统上,所罗门被认定是箴言的作者,然而事实上,作者并不仅是所罗门一人。箴言其实是民间智慧累积而成的一个大集合本(collection of collections),全书收集几个的集合本(collections),清楚地列出各本的作者和编者,如智慧人,西希家,亚古珥,利幕伊勒王等。

所罗门之所以被认定是作者,因为在以色列人心目中他被认为是大有智慧的王,因此就把一切智慧的精粹归给了所罗门。这种做法在古代是一种相当普遍的习惯,旧约圣经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以色列人习惯上把整本的诗篇总称为大卫的诗。虽然大卫不是诗篇150首诗的唯一作者,比如其他作者有亚萨、所罗门、可拉的后裔等,以及还有很多篇诗的作者是不知名者,但是以色列人传统上却把这尊荣全给了大卫。

按箴言的标题显示,此书于所罗门统治期间开始搜集汇编,至250年后希西家统治时仍在进行,学者认为很可能在犹太人被掳归回后才全部完成。

箴言注释的新发展

传统上,箴言的注释并不看重经文的整体结构,解经者多喜欢按主题重新编排归类,比如家庭、朋友、淫乱、口舌等,对于个别经文的整合次序和上下文没有多大兴趣。这等做法固然大大地简化解经的工作,使经文一目了然地排列在读者眼前。不错,箴言成书之前的资料都是一些独立的训诲、格言,但是就此假设,箴言的文本不可能有结构,就算有也不重要的,只需把个别经文的信息加以解释即可,近年有愈来愈多的学者质疑这种的做法。

学者认为,今天的文本是经过编修者按着其神学见解,对资料做出取舍安排,再加上整合和连贯的主题而成的。按常理说,处理大量收集而来的资料,以传统的主题归类编修显然是比较容易的。问题是,为什么箴言编修者不这样做的呢?学者发现,箴言编修者舍易求难,不用简单的主体归类方法,反而用重复词汇的技巧分段、首尾呼应的词汇、段落节数以倍数递进等,将经文编辑成现在的格式。如此一来,编修工作就困难和复杂得多了,因此合理的推测,编修者显然是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摒弃文本原有的结构,以自己界定的主题来决定解释经文,显然是受理性分析的观念影响。不过,草率地否定文本的结构,拒绝按部就班去研读,很容易的就掉入凭空自由联想,正是西方学术界常见的弊病。

读经必须秉持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就是在上帝话语面前谦卑。应当牢记,圣经为主,读经者或释经者永远只是仆人(就算他是释经大师亦无例外)。西方学者习惯性地按照对内容的了解,非常逻辑性地整理出经文的大纲架构,我不敢说这方法一无可取,但是,若文本本身已经有分段落或是列出标题(箴言即是一例),就算是按我们对内容已有的理解而言,其文本原有的段落似乎不理想,或是不能符合我们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的,不是文本的结构和段落,而是我们的理解。意思是说,我们需要谦卑,尊重文本原有的架构、段落,先接受文本定规的限制,然后尝试去了解经文的涵义和信息。

我们需要一再地强调,现代读者不应该忘记一个重要的原则∶不是释经者怎样努力鉴证经文,而是经文怎样鉴证它的释经者。除非读者先要在经文面前谦卑下来,不然的话,恐怕他永远没有机会被经文所改造。

近这二十年,在箴言的释经研究上,有令人兴奋的突破和进展 [1]。学者有了新的共识,认为箴言的编修者并不只是单单收集传统的格言资料而已,在如何取舍安排手上既有的格言时,这群智慧人曾努力透过不同的结构,在原来独立的训诲上,再加上整合合连贯的主题,从中亦传递出编修者的观点和见解。本书接纳近代学者的意见,把箴言看作是一本有结构的智慧书卷,依循经文的示范按部就班去研读。希望透过虚心的阅读,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解开箴言中的「智慧人的谜语」。

19章经文结构

箴言共三十一章,大纲相当清楚,因为按希伯来文玛所拉抄本,箴言本身的标题把全卷分成七个大段落∶

1 ~ 九18 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的箴言

1 ~ 二十二16 所罗门的箴言

二十二17 ~ 二十四22 智慧人的言语

二十四23 ~ 二十四34 智慧人的箴言

二十五1 ~ 二十九27 所罗门的箴言(犹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誊录的)

三十1-33 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

三十一1-31 利慕伊勒王的言语

至于一至九章,近代学者M. V. Fox, R. J. CliffordR. N. Whybray等和其他学者都认为, 按内容分析,其结构可分成一个引言(一1-7),十段教训(一8-19,二1-22,三1-12,三21-35,四1-9,四10-19,四20-27,五1-23,六20-35,七1-27)和五段插曲(一20-33,三13-20,六1-19,八1-36,九1-18)。就是说,十段教训是主要结构,中间插入五段内容与大体不一致的段落。换言之,取去五段插曲,1-9章的内容就有一个整合的结构∶

引言

教训

插曲

1-7




(1)8-19




(A)20-33


(2)1-22



(3)1-12




(B)13-20


(4)21-35



(5)1-9



(6)10-19



(7)20-27



(8)1-23




(C)1-19


(9)20-35



(10)1-27




(D)1-36



(E)1-18

然而,李思敬博士提出另外一个更为可观的整体结构,他以〈智慧的七根柱子〉为题,把19章工整的分为7个部分,细分作3-6-6-4-4-8-839[2]

1 1-7 3段)

1.1 1

1.2 2-4 (智慧的训诲)

1.3 5-7 (智慧和训诲)

2 8-33 6段)

2.1 8-9 (我儿)

2.2 10-14 (我儿)

2.3 15-19 (我儿)

2.4 20-21

2.5 22-27

2.6 28-33 (他们)

3 1-22 6段)

3.1 1-4 א 我儿

3.2 5-8 א

3.3 9-11 א

3.4 12-15 ל

3.5 16-19 ל

3.6 20-22 ל

4 1-35 4段)

4.1 1-12 (不)6

4.2 13-18 (智慧/聪明);(有福)2

4.3 19-26 (智慧/聪明);(上主)2

4.4 27-35 (不)6

5 1~五6

5.1 1-9 (众子)

5.2 10-19 (我儿)

5.3 20-27 (我儿/留心/侧耳)

5.4 1-6 (我儿/留心/侧耳)

6 7~七23

6.1 7-14 (众子啊现在要听从我)

6.2 15-23

6.3 1-5 (睡觉/打盹)(我儿)

6.4 6-11 (睡觉/打盹)

6.5 12-15 (眼///布散分争)

6.6 16-19 (眼///布散分争)

6.7 20-35 (我儿)

6.8 1-23 (我儿)

7 24~九18

7.1 24-27 (死亡)(阴间)(众子啊现在要听从我)

7.2 1-11

7.3 12-21

7.4 22-31

7.5 32-36 (死亡)(众子啊现在要听从我)

7.6 1-6

7.7 7-12

7.8 13-18 (阴间)

按李博士建议的结构,特色乃是,不跟随西方学者单靠内容意思划分经文的一贯做法,其分段准则多根据重复的词汇,如此一来就没有任何经文被撇在整体结构之外,避免了「教训」和「插曲」的对立。此外,每部分的小段落以倍数递进,整齐之余亦包含变化空间。

我认为,这是对文本原有结构最为尊重的一个建议。故此,本书解经的分段采用李博士建议的经文结构,把一至九章分为七根智慧的柱子。并在各智慧的柱子的范围内,把一些分段组合起来,为读者提供实用于生活的现代意义和问题讨论。

当然,使用这样的分段结构需要接受来自文本的限制,既然不能自由地把经文用自己界定的题材重整,无可避免,同一题材出现重复讨论的现象。比如第五章至七章,若按内容而言,主题是勿犯奸淫,可分三段∶五章论拒绝奸淫保守婚姻,六章1-19节论人不应该做的事,和六章20节至七章全章再论拒绝诱惑。但是,若根据智慧的柱子的分段落,五至七章,分布在第五、六和七的智慧柱子∶五章被分割属于两根不同的智慧的柱子,1-6节是第五根柱子的结束,7节起至结束属第六根柱子;六章全章是第六根柱子;至于第七章,虽然全章的主题是谨慎不受诱惑,1-23节归于第六根柱子,24节起纳入第七根柱子。

同样的题材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智慧的柱子不是问题,但是,我们需要学习压制天然的“冲动”,放弃分析归类的思维,尽量的附和经文原有的安排,耐心地重复推敲现代意义。虽然同样主题的现代意义出现在不同的智慧的柱子,资料的呈现显得不够紧凑,不过我仍然认为这是比较好的安排。既然文本重复讨论同一主题,读者又何妨亦步亦趋,读圣经的原则,紧要基本的,岂不就是放弃自己的前设和臆想,谦卑地聆听,认真地求知求明。

缩写表

和合本 新标点和合本

现中 现代中文译本

吕本 吕振中译本

新译 圣经新译本

当代 当代圣经

思高 思高中文译本

RSV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TEV Today English Version

NEB New English Bible

NASB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中英圣经译本

新标点和合本,联合圣经公会,1988年。

现代中文译本,联合圣经公会,1979年。

吕振中译本,香港圣经公会,1981年。

圣经新译本,环球圣经公会,2002年初版。

当代圣经中文圣经意译本新旧约全书,香港天道书楼,1979年响导版。

思高中文圣经译本,香港∶思高圣经学会,1968年。

The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Bible,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he Churches of Christ in the USA, 1952 & 1971.

Today’s English Version, American Bible Society, 1976.

The New English Bible with the Apocryph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the Lockman Foundation, 1995.

书引用的经文出于新标点和合本,经文的小标题是作者加上的



[1] 有四本英文箴言注释书值得大家注意∶R.N. Whybray, Proverbs, NCBC (London: Marshall Pickering, 1994); R.E. Murphy, Proverbs, WBC 22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98); R.J. Clifford, Proverbs: A Commentary, OTL (Louisville: Westminster/John Knox Press, 1998); M.V.Fox, Proverbs1-9, AB18A (NewYork: Doubleday, 2000).

[2] 分段结构的详细分析和辩论请参阅∶李思敬166-181页。

没有评论: